
開幕式現場

美國工程院院士彭賜燈(Syd S.Peng)出席開幕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智新出席開幕式

教育部高等學校礦業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屠世浩致辭

校長趙同謙致辭

學術報告現場掠影

第7屆全國高校采礦工程專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掠影

第6屆全國高校礦業工程領域研究生論壇掠影

第13屆全國高校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實踐作品大賽掠影
本網訊(通訊員 趙佳 張坤馳 姬培鑫/文 記者 李為群/圖)金秋送爽,丹桂飄香。9月19日至21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礦業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河南理工大學承辦,煤炭安全生產與清潔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深井瓦斯抽采與圍巖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單位協辦的第37屆全國高校(智能)采礦工程專業學術年會在我校順利召開。
本次年會沿用往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線下參會人數500余人,線上參會人數突破10000人。美國工程院院士彭賜燈(Syd S.Peng),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智新,河南理工大學校長趙同謙,教育部高等學校礦業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屠世浩,副主任委員王家臣、郝傳波、饒運章,教指委委員盛建龍、馮國瑞、郭文兵及50余所全國各礦業類專業高校及企業的專家學者、師生參加會議。
9月20日上午,開幕式在我校新圖書館A報告廳舉行,開幕式由副校長李振華主持。趙同謙代表學校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會代表表示熱烈歡迎。他簡要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以及學校在(智能)采礦工程專業領域取得的成就。趙同謙指出,本次年會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國家新一輪煤炭行業重大技術變革,聚焦采礦和智能采礦專業的人才培養、課程建設等內容,為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他希望以本次會議的召開為契機,進一步密切我校與各位專家、學者的聯系,攜手并進,為推進礦業工程學科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屠世浩代表教指委致辭。他對本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我校為本次年會做出的精心籌備和熱情接待表示高度肯定。屠世浩向大會匯報了教指委近年來的相關工作情況,回顧了(智能)采礦工程專業學術年會的發展歷程,并期望本次年會集思廣益,共同提升礦業類專業的辦學質量。
本次年會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助力綠色智能采礦發展”為主題,圍繞采礦和智能采礦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專業發展等多個議題展開深入交流。美國工程院院士彭賜燈(Syd S. Peng)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智新分別作學術報告,報告從美國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采礦行業綠色健康發展等方面,為參會代表提供了寶貴的學術見解。此外,還有來自中國礦業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的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智能)采礦工程教育創新、智慧礦山建設等議題作了精彩的報告。
年會期間,同時舉辦了第13屆全國高校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實踐作品大賽、第7屆全國高校采礦工程專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以及第6屆礦業工程領域研究生論壇。學生實踐作品大賽共收到來自全國47所高校的參賽作品590余件,其中,物理模型218件、數字模型214件、學習模型158件,經過激烈角逐,評選出一、二、三等獎。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吸引了來自全國22所高校的48名教師參賽,經過嚴格評審,共有5名教師榮獲特等獎。研究生論壇則匯聚了來自兄弟院校的47名博碩士研究生,他們圍繞礦業工程領域的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來自不同高校的博碩士研究生們圍繞礦業工程領域的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和交流,展現了當代研究生的學術風采和創新能力。
大會于9月21日下午閉幕。閉幕式上,教指委副主任委員饒運章、郝傳波分別宣讀了青年教師講課獲獎名單和采礦作品大賽獲獎名單,并對本屆年會舉辦規模、會議安排、賽程設計等進行了高度評價。教指委委員、能源學院院長郭文兵對本次年會進行了總結。他指出,本次年會不僅為采礦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教學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平臺,更對推動我國采礦工程專業的發展與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高校采礦工程專業學術年會作為采礦工程專業師生交流教學經驗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平臺,多年來得到了全國相關高校和企業的大力支持。我校承辦的第37屆年會不僅增進了各高校之間的友誼與合作,也為采礦工程專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